留守现存年味,慢品岁月悠长

发布者:团委发布时间:2021-02-15浏览次数:338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王紫怡(人资20401

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。”新年又到来了。我走在大街上看着满是工业气息的春联,心里不是滋味。以前都是找人用墨笔写对联的,墨水的芳香与红纸的漆味完美结合让春联承载了满满的吉祥。这是现在机器印刷的冰冷春联所没有的。以前鞭炮在耳边震鸣,现在本该喧嚣的闹市却很安静。一年又一年,好多事物都变了模样。

新春来临,身边的朋友却跟我抱怨完全感受不到过年的氛围。其实好多人有同感,都觉得年味的美好记忆停留在了儿时。现在的年味虽寡淡但还是有些许味道的。

近些年来国家对过年禁鞭加大力度,可还是有一些地区仍保留着放鞭炮的习俗,比如湖南的浏阳。而且随着有关人员对新型烟花的深入研究,不断地减少污染加强安全,有了现在部分城市的解禁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可以炸个痛快。中华传统文化气息最为深厚的山东省也保留了很多特有的习俗。比如给长辈拜年必须磕头跪拜,可能很多人说这是陋习,然而在我看来这是对长辈的尊重,恰恰是文化的继承。在广州人们会在金桔树上挂满“利是”,“利是”就是我们所说的红包,任人摘取,以此来求得吉祥。福建闽南一带的乡村过年独有一番趣味,除了贴春联以外,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,叫“门蔗”,方言“蔗”与“佳”近音,寓意着进入佳境。少数民族的大多年俗都还保留至今,比如广西的每年除夕到正月十五,每户人家都会响起打扁担声,寄托着壮族人民祈祷丰收的愿望。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这么些年俗并没有改变或者消失,这现存的年俗需要我们努力留住。

当然过年的基本形式依然存在着,置办年货、扫尘,贴春联、“福”字、窗花,挂灯笼等。到处张灯结彩,一片红红火火。年的颜色没有改变,依旧红的鲜艳。年夜饭也是必不可少的。年夜饭可以随便,但是团圆永远不会变。从古至今,春节的风俗在历史中不断演变,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团圆。不论时代怎么变迁,不论离家距离有多远,回家过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底最柔软的期盼。团圆饭的意义不可替代,也是无法消磨的。团圆是过年的核心,一家人围着一张圆桌吃饭,说说笑笑的欢乐场景最美不过了。吃完饭后看春晚便是传统活动了。这个时候可以和家人沟通交流,用真诚心灵去叩开一扇扇心门,那“年”会给你冬日里最为热烈的温暖。等到春晚结束后还没有到十二点,有的人则会守岁。现在守岁的人少之又少了,但是还是有人愿意坚持这一风俗。

我们抱怨、不满、不甘心现在的年,正好说明了我们期待、热爱、想念年俗文化带给我们的心灵慰藉。那我们更要好好留住现有的年味,珍惜平淡的幸福。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冲击了年俗形式,但对于那些顽强留存的习俗我们应及时保护。正是因为这些仪式感满满的的习俗才组成了我们记忆中清晰的年味。岁月悄悄溜走,我们要奋力抓住年俗的尾巴。

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,我们每一个人无不重视团圆所象征的浓浓年味。我也衷心的希望年味会再次把我们包围,山高水远又何妨?弥漫在人世间的烟火里的年味值得慢慢等待,我们一直都惦念着年的美好。